你一定知道「愛在」三部曲——愛在黎明破曉時、愛在日落巴黎時、愛在午夜希臘時——但是你可以馬上說出這三部電影的導演是哪位嗎?
當朋友問我可以寫篇關於「愛在」系列的文章時,我在想,這三部電影應該早就寫透,甚至有些熱愛這系列的觀眾,還可能早就把劇情倒背如流,要如何突破大家的早知道,來寫點兒不一樣的內容呢?
導演,或許有些朋友不見得認得這三部電影的導演吧,我在想。甚至,可能還不見得知道這位導演的孤立與了得,不如就從幾部 Richard Linklater 重要的電影,好好認識這位電影風格獨特卻又票房保證的重要導演吧。
Linklater的青少年時代可是位專業運動員,怎麼想也想不到吧,真的好妙。不過,大量閱讀肯定是創造文字的基礎,由於Linklater自幼熱愛閱讀,成年後又熱愛看電影,終於,在徹底認識自己也了解自己的熱愛之後,24歲的Linklater回到大學,在一次次實驗中,一部部創造起他的電影世界,從《少年輕狂》一直到《年少時代》,一路創造自己獨特的「對話式」電影。
在他的電影裡,即使有再多的人物對話,我們都不會厭煩,因為他的這些看似日常無趣的對話,如果不是風趣幽默,就是蘊藏哲思,看過《愛在黎明破小時》的朋友肯定都能理解。
傑西與席琳這對甜蜜相遇戀人始終難以終成眷屬,由「愛在」的第一部,也就是《愛在黎明破曉時》的開場第一景,即已經表露無遺 ── 透過一對彼此失去耐性與相互怨懟的無愛夫妻,兩人在火車上不顧面子地喋喋爭吵。
同樣是對話,同樣都是關於人生,一見鍾情的男女在堆疊的話與中感受激情,但是老夫老妻在你一言我一語之間只剩空洞與嫌惡。這就是為何林克雷特這三部曲始終浪漫美麗,因為沒有結局的愛情才有可能永恆地思念與無盡地想愛。
在日常對話中透見智慧,這肯定是 Linklater 的非凡風格之一。
還有,這位導演從年輕時期就是這個三角形的奇怪髮型。如果不是寫這篇文章,還真沒機會知道這個小秘密呀,一輩子留著一頭重心太低的三角形髮型。真有原則呀。
〈【人物特寫】你一定得認識的導演 ——「愛在」三部曲的靈魂,李察林克雷特〉:https://bit.ly/383cPmg